我接诊过一个55岁的老陈,是个典型的“不舒服才来看病”的人。他总觉得自己只是肚子胀,偶尔便秘,没什么大碍。可我一查化验单,再结合身体状况,强烈建议他做肠镜。
结果发现,他结肠里躲着一颗“定时炸弹”——中期腺瘤性息肉,已经有癌变趋势。还好发现得早,做了内镜下切除,后续配合随访,命算是保住了。
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32岁的姑娘小林。她一听我说“肠镜”,脸都白了,说什么也不肯做。她说自己年纪轻、饮食规律、无家族史,怎么可能得肠癌?
但她持续腹泻、体重下降、贫血,CT提示肠道异常,我几乎哄着她才做了检查。结果是早期结直肠癌。那一刻,她哭了,我也沉默了。她不是倒霉,是太多人都在用“我应该没事”这种侥幸掩盖风险。
我还有个患者是做完肠镜三年后又来找我的,他很焦虑地说,网上说肠癌发展快,他担心间隔太久会错过。他做了复查,情况良好。
我告诉他,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频繁做,关键是看你做的那次肠镜有没有“清到底”,有没有发现息肉、切除干净。一场高质量的肠镜,真的可以让你安心好多年。
这几年,关于肠镜的讨论越来越多,尤其是标题“做一次肠镜,或管10年”,听起来像是某种“免死金牌”。但真相没那么简单。我根据一个病人康复的影响程度、临床常见率和大众对它的误解程度,给关于肠镜的认知误区,排了一个反向榜。越往前说的,是越多人误解、影响越大的问题。
排在第五位的,是“做了肠镜就不用管饮食了”。太多人一检查完就大吃特吃,觉得“反正查干净了”。可我得提醒你,肠镜查的是过去的“肠道历史”,不是未来的“疾病保险”。如果你依然高油、高糖、低纤维,息肉还是会回来的。肠道健康靠的是持久战,不是一次检查的胜利。
第四位的误区是“年轻人不用做肠镜”。我总说,现在的肠癌,越来越“年轻化”。根据2023年《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白皮书》,30岁以下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十年间上升了近62%。
生活节奏快、熬夜、外卖、缺乏运动,这些都是推动年轻人肠道恶化的“幕后黑手”。别拿年龄当挡箭牌,症状明显就该查。
第三位的,是“肠镜太痛太吓人,我能拖就拖”。这真的是阻挡筛查的第一道心理门槛。很多人没做过肠镜,对它的恐惧是从听来的。
现在的无痛肠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镇静下的肠镜,大多数人全程无感。我们做肠镜的目的,是提前发现息肉,甚至癌前病变。如果等到症状明显,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。
第二个误区,是“只要做过一次肠镜,十年之内就万事无忧”。这个观点我每周都要纠正好几次。到底能不能“管10年”,得看你这次肠镜做得怎么样。如果肠道清洁不彻底、操作医生经验不足、息肉切除不完整,那这次检查就不算高质量。
即使结果是“正常”,也要结合年龄、家族史、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评估。有些人三年就该复查,有些人八年都可以不用动。
第一名的误区,也是影响最深的,是“肠镜只是查癌症,没事就没必要做”。这句话听起来合理,实则危险。我们做肠镜的意义,不只是查癌,而是查癌前病变。
90%的结直肠癌,都是从息肉发展而来。而肠镜是目前唯一能边查边切的工具。它不是等癌症来了才上场的“救火队”,而是提前把火星掐灭的“防火员”。
日常门诊里,我常听到病人说“我最近没拉血,应该没事吧”。但便血并不是唯一信号,便秘、腹泻、体重下降、贫血、腹胀、排便习惯改变,这些都是可能的早期表现。哪怕是偶尔出现,也值得引起警惕。尤其是那些家族里有过大肠癌患者的,风险更高,建议40岁就开始筛查。
很多人问我,该不该做肠镜?我反问他,你敢不敢对自己的肠道完全不了解?现在每年全国做肠镜的接近一千万例,但真正符合筛查建议、按时复查的比例还不到30%。这意味着,有太多人是在“等问题出现”,而不是“主动预防”。
肠镜不是万能钥匙,但它是目前我们手上最靠谱的一把锁。它不能保证你十年内绝对不得病,但可以在疾病萌芽时把它掐死。真正的安全感,不是来源于“查过”,而是来源于“查得对、查得早、查得准”。
我总跟病人说,做肠镜就像给肠子拍一部电影。你得有好剧本(清洁到位),好导演(操作医生经验丰富),好演员(配合度高),才能拍出一部值得回味的“作品”。一次高质量的肠镜,可以换来十年安心,这是建立在科学、规范和持续健康管理基础上的。
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立刻去做肠镜,但每个有风险的人,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件事。你可以怕检查,但更应该怕晚发现。你可以拖延做肠镜,但疾病不会等你准备好才到来。肠道是沉默的器官,它出声的时候,往往已是晚期。
我理解大家对肠镜的抵触,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本能恐惧。但真正的勇敢,不是无所畏惧,而是在该面对的时候不再逃避。一个决定,可能改变你未来十年的生活质量。而这一切,只需要你愿意跨出那一步。
医学不是万能,但早筛可以让我们离灾难远一点。肠镜不是你生活中最轻松的一次经历,但它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值得的一次检查。别嫌我啰嗦,我见过太多因为晚一步而遗憾终身的病人,也见过很多因为早一步而重获新生的家庭。你现在的每一次选择,都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。
健康不是检测出来的,是管理出来的;疾病不是突然到来的,是长期积累的。我们不能掌控命运,但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更及时的医学介入。别等身体出问题了,才想起你曾忽略的那个“检查”。
你愿不愿意面对,决定了你能不能改变。肠镜不能让你一劳永逸,但可以让你早早防范,赢得余生厚待。愿你有勇气了解它,有智慧选择它,也有好运始终不用它。
[1]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.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白皮书(2023)[J].中华消化内镜杂志,2023,40(6):401-408.
[2]国家癌症中心.中国肿瘤年报(2022)[J].中国肿瘤,2023,32(1):1-12.
[3]王红,李明.无痛肠镜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患者依从性研究[J].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2022,42(8):761-765.
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炒股配资官网开户,炒股票杠杆,a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