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这么一个方子,名叫——《益气养肝通脉饮》,是偶然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得到的,它是一个治疗静脉曲张的方子。这个方子一般都被老中医们拿来来治疗静脉曲张,由此可见这个方子用来调理静脉曲张的效果有多么好。那么静脉曲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而中医当中有一句话叫气行则血行,也就是说血载气,如果说是静脉曲张了,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气虚了。益气养肝通脉饮:生黄芪30g、党参15g、白术15g、地龙10g、升麻10g、当归15g、制首乌15g、菊花10g、决明子10g、牛膝10g。这个方子当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黄芪、党参、白术,且这三味药物的用量也比较多,还都是补气的药物,也就是一上来我就把你气虚的问题搞定。我们都知道血管里边流的是血,但是,这里边还有气的流动,或者说血液里头是有气的,这个气是依附于血来活动的,而血是要流动起来的。反之,如果血液要动起来靠的是气在推动,当我们人体出现气虚了之后,它就没力气推动了,那你说血液还能走得动了么?自然是走不动的,然后瘀在那里形成瘀血。比如说,一个老大爷正在那蹬三轮呢,车上还载放了许多东西,本身是有力气的,结果蹬着蹬着就没力气了。那你说这种情况,这三轮是不是就停在那骑不动了?是不是就等有力气了,或者借助“他人”的力气来推动这个三轮,所以应对到我们人体当中是一样的道理。再加上我们人体的血管藏在皮肤下面一般看不到,随着瘀血越堵越多,慢慢地它就会失去柔韧性,最后突出皮肤表面。
图片
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把气给不足,而说到补气历代医家用的最多的就是黄芪和党参,还有人参,这两味药物是非常平和的补药,相比之下,人参就要冲一些了。中医对它的描述是大补元气,元气欲脱的时候,必得用到人参,当然,一般保健或者是调病,黄芪、党参足矣。也就是说,这蹬三轮的大爷被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给推着跑,那大爷肯定不能在原位了不是。而升麻这味药就像它的名字一样,药性是往上走的,气虚的久了很容易导致气陷,用升麻把下陷的气机往上提一提。而且升麻还有一个作用,在肝气有郁结的时候,它能把郁结破开,这一点和柴胡很像,但是力道比柴胡要猛。再加上静脉曲张好发于小腿,刚好在肝经的循行路线之上,那你说本来气就虚,又有郁结,还不是走几步就得歇一歇,那血也跟着走走停停,能没有瘀堵吗?所以肝气一定要通畅。白术这味药物健脾益气,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白术通过健运脾胃来把气血化生出来。当归直接补血,为什么还要补血呢?你想啊,假如有一条河,河道被落石堵塞,上游的水流不过去,下游的水量是不是就会变少,瘀血就是这块落石,会阻碍气血流通。当归补血还能活血,补血靠当归身,活血靠当归尾,归尾是须状的,它埋在土里的时候可以向四周游走,有穿行之力,所以活血的作用更好一些。这个老祖宗分得比较仔细,会把归身和归尾分开来用,我们现在一般就用全当归。因为血虚血瘀经常一起出现,不管是补血还是活血,当归都很在行。地龙其实就是蚯蚓,蚯蚓生活在土里,在土壤里来回穿梭,游刃有余。
图片
所以它能通经络,像扫垃圾一样,把血管里的各种垃圾清扫出去,把不通的经络打通。牛膝引药下行,如果说我们想把药性往下带。比方说静脉曲张,病灶部位一般在下肢,就加一点牛膝到方子里去,它可以把药性带到下肢,带到病灶部位去报道。牛膝和首乌一起还能补肝肾,你看方名叫什么,益气养肝通脉饮,益气是一方面,通络是一方面,养肝又是一方面。明代有本医书叫《外科正宗》,里面对静脉曲张的描述是“垒垒青筋,盘曲甚者结若蚯蚓。”肝主筋,筋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肝功能不够强大,牛膝、首乌强筋壮骨,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。还剩下最后两味药便是菊花和决明子,负责清热,一方面防止瘀血化热,另一方面,这两味药对眼睛都特别好。因为肝开窍于目,肝脏好不好,眼睛最能反应出来,不然清热药那么多,为什么偏偏选菊花和决明子呢,就是在清热的同时呵护一下眼睛。总结,唐老的这张方子呢以补气为主,养肝为辅,再稍稍加一些活血通络的药物,这下肢的瘀血就通开了。比较适合气虚的朋友,普通的气虚比如出现疲劳,乏力,嗜睡,不爱讲话或者讲话声音低微,面色惨白,走路气喘,便溏腹泻,气虚到一定程度,就会影响到血的运行。如果气虚的同时又伴随着一些眼部问题,比如眼睛干涩,眼睛疲劳,这方子再合适不过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炒股配资官网开户,炒股票杠杆,a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